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科学研究
马现仓团队鉴定出精神分裂症相关的人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和功能特征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1-11-12    点击量:

3月31日,国际著名综合性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马现仓教授团队的又一研究成果——同时进一步验证发现,精神分裂症富集菌可诱导小鼠出现社会行为缺陷及外周组织神经递质改变。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为严重的精神疾病,普通人群患病率约1%,复发率和致残率高,不仅严重损害患者健康,也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医疗和经济负担。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重要病因,肠道微生物与精神疾病的关系也在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2019年8月,马现仓教授团队在国际精神疾病顶级期刊《分子精神病学》发表的文章,首次在小鼠模型上揭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微生物可调节小鼠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并诱导小鼠出现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行为。

为进一步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肠道微生物失调,该研究对照分析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81例健康人的粪便微生物,鉴定出83种与该疾病相关的菌种。同时,发现其中26种菌种可有效区分两组人群。

以上结果在另一组对照队列中亦得到验证,这提示“肠道菌群有望作为精神分裂症诊断的生物标记物”。该研究鉴定的精神分裂症相关菌种,为未来治疗提供了潜在微生物靶点,并强调了微生物代谢物对精神分裂症发展的可能重要性。

马现仓教授(左二)、朱峰博士(左三)与团队

据了解,这一研究由马现仓教授团队和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简称“华大基因”)贾慧珏研究员团队合作完成。西安交大一附院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单位,一附院朱峰博士为第一作者,王崴博士与华大基因郭锐进博士、鞠艳梅博士、王奇博士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马现仓教授为通讯作者,华大基因贾慧珏研究员及Karsten Kristiansen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