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神经行为发育障碍性疾病,全球发病率大约5%。该病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三大特征,并伴有学习困难、焦虑情绪和行为障碍。该病具有高发病、高犯罪和低寿命特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以精神类药物治疗较为普遍,但存在药效不持久、副作用大,6岁以下儿童禁用等限制,而心理行为干预等其他治疗方式疗效不显著。因此,深入研究ADHD的发病机制,探寻新的副作用小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国际上亟待解决的儿童心理精神卫生难题。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科学研究中心李燕教授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一附院临床重点课题的资助下,开展了多项ADHD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023年3月20日,李燕教授团队在精神疾病Q1区杂志Psychiatry Research(最新IF为:11.225)上发表题为“Dexmedetomidine alleviates host ADHD-like behaviors by reshaping the gut microbiota and reducing gut-brain inflammation”的研究论文,探讨了右美托咪定(DEX)改善ADHD样行为的肠脑通讯机制,并挖掘出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DEX这款“老药”在ADHD治疗中的潜在用途。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的徐向钊博士、脑科学研究中心卓丽霞博士以及助理实验师张林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燕教授为通讯作者。
右美托咪定改善ADHD作用机制图
(图源:Xuet al.,Psychiatry Research, 2023)
该研究首次发现亚剂量的麻醉辅助剂右美托咪定可以改善模型鼠的ADHD样行为,纠正异常脑功能;右美托嘧啶可以增加发挥抗炎作用Butyricimonas,Parasutterella等肠道菌丰度、改善ADHD模型鼠肠道病理和通透性进而保护肠屏障功能、减轻肠道和大脑炎症发挥改善ADHD样行为的效应;通过移植经DEX处理的SHR大鼠粪便,可以模拟DEX改善ADHD的直接治疗效应。综上所述,DEX通过重塑宿主微生物-肠-脑轴发挥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有前景的ADHD干预手段,但DEX对ADHD的潜在益处还需要通过其他ADHD模型(如转基因、化学诱导和环境诱导模型)来验证。
2022年9月20日,李燕教授团队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熊利泽、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孙新团队在Gut Microbes杂志(五年平均IF为:11.724)上合作发表为题为“Gut metage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ADHD reveal low Bacteroides ovatus-associated host cognitive impairment”的研究论文,绘制了国内ADHD患儿和健康对照儿童肠道菌宏基因组特征谱。李燕教授为该文章的第一及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ADHD患儿和健康儿童差异肠道菌分析及功能验证
(图源:Li Y.et al.,Gut Microbes, 2022)
该研究通过对207份ADHD和健康儿童肠道菌进行宏基因组测序,揭示了ADHD及其不同亚型患儿的肠道菌群特征。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补充ADHD患儿缺乏的卵形拟杆菌有助于改善宿主认知障碍。基于该研究,李燕教授团队将着力于开发功能性益生菌,用于ADHD的治疗,加快基础向临床转化应用。
2022年4月21日,李燕教授团队在TranslationalPsychiatry杂志(最新IF为:7.99)上发表了题为“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临床研究论文,首次将经皮穴位电刺激用于学龄期儿童ADHD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拓展了ADHD治疗新思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科学研究中心的卓丽霞和翟一方博士、西安市儿童医院赵小燕医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燕教授和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张婕主任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TEAS治疗ADHD实验设计及穴位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检测示意图
(图源:Zhuo LX.et al.,Transl Psychiatry,2022)
该研究结合中医辨证取穴理论,通过TEAS刺激6-12岁ADHD患儿百会、太冲、太溪穴位,在TEAS治疗前后进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采集,结果表明,TEAS治疗4周后显著改善了ADHD儿童的临床症状,增加了前额叶皮层的含氧血红蛋白(HbO)水平。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psychres.2023.115172
https://doi.org/10.1080/19490976.2022.212574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8-022-01914-0
李燕教授(第一排左四)
通讯作者简介:
李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科学研究中心PI,博士生导师。获评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陕西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和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重大1项/面上3项/青年1项)、陕西省科技项目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主编专著4部(其中1部为教育部研究生办公室推荐教材),参编国家医学电子书包样章(央视新闻报道),参编人卫版教材等5部。共发表SCI收录论文5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 Clin Invest(F1000Prime推荐)、Gut microbes、Transl psychiatry、Psychiatry Res、Mol Ther、Cell Death Dis、J Biol Chem、Glia、Breast Cancer Res(封面文章)、iScience等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2篇,H-Index 30。目前担任Cell Death Dis、Brain Res、Cancer lett等多个专业期刊的审稿人。
研究领域: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要聚焦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焦虑障碍/抑郁症等情绪障碍的神经环路和肠脑轴机制研究),课题组常年招收博士后(35-40万/年薪)/研究助理/博士/硕士,欢迎加入。